Translate
信仰培育

作為基督徒,我當然不鼓勵人信奉其他宗教。不過,有時候,客觀而言,我真心欣賞一些佛教徒的宗教性情。不執着的性情。那種平靜、那種安穩、那種悠然自得,這種「不執着」正是許多佛教徒的味道。我不是佛教專家,我只是籠統地在Google 搜索「佛家」這個字,第一個出現的相關詞就是「執着」這字了。由此可見,很不專業的說,「不執着」似乎是佛家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或靈性。

然後,回看我們的基督教。基督教當然孕育了不少好人。有愛心、良善、溫柔、友善的好人。不過,我倒卻看見不少基督徒做人頗執着——愛主、熱心、敬虔、卻執着。然後,作為神學人,我自問:「究竟我們的信仰有沒有一種『不執着』的靈性呢?」甚至,我問,假若我若要勸喻基督徒不要太執着,我可用甚麼聖經金句呢?這正是本文想探討的問題。

首先,我發現,基督教信仰某種基因是頗叫人「執着」的——別誤會,這是一種褒義的看法。「執着」是上帝的要求。「你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太12:30)「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7)這種「盡」的表現,似乎是「不執着」的相反。「背十架」的激情與意志,似乎也叫人咬緊牙關走下去的「執着」。我強調,這「執着」是基督信仰與生俱來的核心部分。有一首詩歌叫《生命的執着》。其中的歌詞就寫道「哦主!哦主!祢是我生命唯一的執着!」上帝是我們的唯一。這「唯一」正叫基督徒走窄路不放棄背十架盡力走下去。總的來說,基督徒追求一種信仰上的「擇善固執」。

基督徒對上帝執着,不過,基督徒仍然需要學習一種「不執着」的靈性。天主教神學家巴爾塔撒(Hans Urs von Balthasar)寫的《龐帝古斯的形而上學與神祕主義》(Metaphysik und Mystik des Evagrius Ponticus),正正指出龐帝古斯所強調的基督徒的「無念」靈性。不受慾念的牽動,不受外間的干擾,不執着於內外的情緒思想。衆所周知,早期教父的靈修傳統一直強調一種堅持、吃苦、「執着」的信仰態度。不過,這中苦修的「執着」,卻仍然可以孕育出一套「不執着」的靈性修持。

簡單而言,「執着」是基督徒的生命方向,「不執着」卻是行走這方向的態度。我再強調,執着與不執着的靈性修持是沒有相違的。甚至,這份「不執着」正是我們行走十架窄路的不二明燈。它能矯正我們的方向,也讓我們清醒地行走在這條「執着」的窄路上。事實上,我曾目睹不少教內紛爭都是基於一份「信仰的執着」。雙方都很愛主,所以雙方都很執着。甚至,愛主越熾熱,這執着就越大。結果是,雙方爭持不下,氣憤難平,心靈皆受傷害。

對上帝執着的人,要學習對人不執着。這份對人的寬容,正是對上帝執着的實踐。兩者相輔相成。

 

禱告視窗

主啊,求你叫我做人不執着,對人寬容,從人身上看見你的恩典。阿門。

 

靜思聖言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篇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