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中間的地區。他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痲瘋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高聲說:「耶穌,老師啊,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檢查。」他們正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其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給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回答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裏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給神嗎?」於是他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
路17:11-19
上述的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十七章11至19節,這十個病人要求耶穌醫治他們的痲瘋病,耶穌叫他們去把身體給祭司檢查,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其中有一個見自己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給神。耶穌問:「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裏呢」?
在希伯來文化中,患上痲瘋病不單止代表一個不治之症,身體永遠不能康復,更被主流社會所隔離、被人歧視,更甚的是被標籤化,認為病人患了此病,是因為犯了神所不喜悅的罪,因此被神所懲罰,在宗教上是不潔的象徵。
因此,這十個痲瘋病人在社會上是一群被忽略、被邊緣化、被標籤化的小眾,生活毫無尊嚴、亦無盼望可言。他們喊叫耶穌:「可憐我們吧」,這是一個祈望獲得身心靈救贖的呼求,耶穌完完全全的滿足了他們。然而,這十個痲瘋病人在獲得耶穌的醫治後,只有一個人回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耶穌。
這段經文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視信仰,究竟我們是以何種態度去回應神救贖的大恩。
1. 昔日,當我們還在罪中的時候,被世界的價值觀所迷惑,或者被私慾所捆綁,活在黑暗中。我們所盼望的,都是會朽壞的冠冕,像那十個痲瘋病人一樣,沒有永恆價值可言。今日,我們接受了耶穌作救主、承認耶穌是生命的主。我們這班被耶穌救贖的罪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有了永恆的盼望。這個脫胎換骨的改變,能否推動我們在回到教會聚會時,是存著一個感激的心去敬拜主,歸榮耀給神,然後等待、聽從神的差遣,抑或只是因循的回來參與一個宗教活動,然後就繼續在世界中打拼 ? 信仰對於我們而言,是可有可無,像那九個沒有回來的痲瘋病人一樣 ?
2. 耶穌提出一個疑問:「那九個人在那裏」? 經文之後再沒有描述那九個被醫好的痲瘋病人究竟在何處。我們不能在此作出一個結論,從此以後,那九個人再也沒有回來了,可能他們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延誤了也說不定。或者換另一個說法:「當他們獲得醫治之後,他們會如何回應這救贖的恩典」 ? 同一個問題亦適用於今日的信徒,我們被救贖之後或許仍然很忙,忙於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未能即時回應,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用回應耶穌,祂正等待我們,我們何時回應、如何回應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那就表示我們需要被救贖,我們不能在被救贖之後毫無回應,或者當作甚麼事也沒有發生過,畢竟那是以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件。就算我們現在不回應,但在世界終末時也要面對這位救贖主,我們一樣要回應,但到時是不是太遲了一點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