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星期日是耶穌基督被釘十架前的一星期,基督教節期稱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
這日是記念耶穌最後一次,並且是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也是祂在世最後的一星期,即被釘前七天所發生的重要事情,教會稱為「聖週」或「受難週」。
主耶穌知道自己快將離世,準備揭開救贖世人的十架路序幕。祂就和門徒到了伯大尼,這村莊,是祂曾使已死去的好朋友拉撒路復活,這神蹟必傳遍整個耶路撒冷城。能叫死人復活,獨有擁超自然能力的人才能做到的;所以,當耶穌騎驢進城時,群眾們大聲歡呼、讚美上帝:「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十九38)。
進城前,耶穌刻意要門徒安排一匹未被人騎過的驢駒來,好使祂能騎著入城;這是要應驗先知的預言:「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九9)
這次,耶穌一反慣常低調作風,接受群眾對祂熱烈的讚美。百姓聚集在耶路撒冷城門口,以迎接君王的方式歡迎祂進城;有人把衣服鋪在路上,有人把田間砍下的樹枝鋪在路上;他們都揮舞著棕樹枝,呼喊說:「和散那!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棕樹在聖經中象徵著「義人的興旺」(詩九十二12),是勝利和凱旋記號!「和散那!」是主拯救之意。原來,此刻他們承認耶穌是彌賽亞,能夠拯救他們整個民族,脫離羅馬人統治,重建大衛王國,好讓他們在政治上重享自由。但是,不到一周,他們就堅持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在巡撫彼拉多面前憤怒的吼叫:「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釋放巴拉巴!」。此刻的耶穌,在百姓的眼中,連一個殺人犯也不如。何等痛心!
耶穌不選擇高頭駿馬,選擇騎幼小驢駒,以「簡樸式君王」形象進城。在聖經中,馬只有一個用途,就是爭戰,這令人聯想起戰爭、殺戮、死亡;但驢予人謙和溫馴的感覺,也是人民常使用的交通和運輸工具。這顯明耶穌到世上來,並非要奪權或戰爭;祂騎驢駒進城,表示祂甘心放下祂本有的榮耀形象,又甘心「穿」上奴僕的樣式。「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
還有不多日便是記念耶穌受苦的日子,這幾日是莊嚴、神聖的;不少信徒在這星期學習禁食、過簡樸生活、多讀上帝話語,且以虔誠、謙卑的態度,預備心靈記念耶穌為我們受苦難、成就救恩的一週;讓我們也虛心學習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