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喜悅的教會」陳一華牧師
日月如梭,轉眼間,「錦宣」已跨進38個年頭了,今天更是堂慶主日,激勵筆者再思教會如何討神喜悅,成為蒙悅納的教會。
從使徒行傳二章42-47節記載中,描繪一間還未成形的教會(只有雛型而矣),即耶路撒冷之早期教會,彼得佈道後三千人決志信主,他們便開始聚在一起,落腳點多在聖殿和信徒家中,就是那麼簡單和原始的教會,沒有瑰麗宏偉座堂,也沒有甚麼組織架構,更沒有人才輩出的教牧團隊。可是,這間盤古初開的教會,卻在多人心中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句令全球教會均羨慕說話︰「主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7) 憑着這拍案叫絕及令人驚訝的現象,印證她是一間神所喜悅的教會。
到底這鼻祖教會有何特色或成功之處,相信已成為無數神學家與牧者探究的對象,而且分析文章及論文足可以罄竹難書,得出結論亦十分豐富,值得眾牧者參考。可是,筆者用以下兩點特色,歸納箇中成因︰
- 「以神為首」的特色 — 經文清晰記載初信者均樂意以神為主,如「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v:42);「眾人都心存敬畏」(v:43);「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裡敬拜」(v:46);「讚美上帝,得全體百姓的喜愛」(v:47),上述的表現不難看見初期信徒們的心志,均將神放在首位,以神為主。這無疑是蒙神喜悅的原因,也使信徒們內心擁有滿足的喜樂,心靈強健,樂意服事與付出代價。可惜,今天有些教會已經忘記將神放在首位,沒有專主為大,也沒有凡事尋求主的心意,更枉論遵行主的旨意。因為教會內充斥人的聲音與意見,甚至將社會的價值觀與做法搬進教會,殊為可惜。不能得主的喜悅,須引以為鑑。
- 「以人為本」的特色 — 另外,經文亦顯示初信者的教會生活乃以人為本的,如「彼此團契,擘餅和祈禱」(v:42),「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v:44),「又賣了田產與家業,照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分給他們。」(v:45),「存着歡喜坦誠的心用飯。」(v:46),上述經文真實地描繪一幅十分美麗的圖畫,就是「以人為本」,充滿喜樂及關懷的團契生活。處處流露大家忘我的精神,去關愛別人需要,即使賣掉自己田產家業,也在所不計。對今天教會實樹立美好典範。教會存留在地上的使命,或推行不同的活動、聚會,有否考慮人的整全需要,投放的資源或設施,有否針對人身心社靈不同層面的需要?可惜,今天有些教會只着重組織、架構、程序、成本效益、一己私利和其他動機目的,以致失去吸引人的美好見證,因而遠離教會,這也極為可惜,須多加檢視及反省。
際此堂慶重要時刻,筆者內心由衷地祝福「錦宣」,為「錦宣」感恩與代禱,盼「錦宣」不斷學習初期教會楷模,努力追求「以神為首」及「以人為本」的目標教會,成為神喜悅的教會,滿有恩典、喜樂和力量,邁向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