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在疫情期間,包括錦宣在內的不少堂會都要作出調節,由聚集崇拜變成分散於各自家中透過網絡崇拜。通常是把崇拜改為直播,大部分程序不變,肢體只需安坐家中就能一同敬拜。但也有部份的堂會選擇把崇拜錄影後剪輯播放,這樣的好處是如果過程中有任何錯漏,都可以透過後期製作去修改甚至重新拍攝,讓肢體收看時有最好的體驗。

  有人認為直播能夠異地同心去敬拜,意義較大,有人認為錄播水準較高,能讓肢體更投入敬拜,更有人認為透過網絡崇拜本身就不成體統,只是在疫情之下無奈接受。

  其實我對於直播和錄播都沒有太大的抗拒,我想起一首由已故歌手羅文主唱、又同樣已故的黃霑作詞的名曲《家變》,其第一句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除了上帝的愛,世上沒有甚麼是永恆不變的,教會也是隨著時代不斷的在改變,為的是回應世界的需要,不論是直播還是錄播,其實也只是真理的載體,當中是否有上帝的道才是最重要的。

  這令我想到新約中的會堂,本來聖殿是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信仰中心,聖殿象徵了神的同在,以色列人在聖殿認罪、獻祭、感恩,是他們尋求神的地方。但在以色列亡國後,以色列人被擄,聖殿亦被毁,他們不單失去了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也被分散到各地,失去自由成為奴隸,猶太信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然而神的子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信仰,他們化整為零,在不同的地方成立會堂,在會堂中聚會、敬拜神和宣讀神的律法,因此他們才能在外邦人統治下繼續維持猶太信仰的獨特性,沒有被外邦信仰所同化。

  即使後來以色列人被擄回歸,聖殿得以重建,但會堂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它們繼續在不同的地方發揮功能,成為當地以色列人重要的信仰場所。在耶穌傳道時期,他也會在會堂宣講,保羅的佈道旅程中,會堂也是重要的據點。

  世事的確常變,而且很多時候改變的源頭不一定是正面和積極的,反而更多時候是負面和充滿壓力的,正如以色列亡國,又如這次香港面對的疫情,都是人所難以控制的,但如何去面對改變,如何在逆境中找出路,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就如聖殿被毁使得會堂興起,這次的疫情給香港教會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一直發展緩慢的網絡事工一下子活躍起來。或許有人認為直播或錄播崇拜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疫情過後就再沒有用。但我卻相信網絡事工有其獨特性,也許將來亦需以某種形式繼續發揮其功用,成為福音的渠道。我們不宜抱著「過左海就神仙」的心態去運作,否則只會白白的浪費了這次變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