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活石.靈宮.祭司 曾裔貴牧師

  每年的六月底七月初,都是各間神學院的畢業典禮,筆者很感榮幸能夠代表教會參與這個屬於每位神學生的重要慶典。走訪幾個畢業禮,看到每間學院有各自的訓練重點和目標,而不同學院的神學生也真的各具風采特色,有著不一樣的時代工人氣息。看著年輕的神學生整裝待發,踏上事奉工場並回應上主昔日的召命,筆者真替他們感到興奮及默默為每一位準傳道新丁祈禱,祈求上主在他們的恩賜、訓練裡派上用場,建立天國的福音事工。

  今年是筆者離開神學院第十個年頭了。愈來愈發現,在事奉的道路上最感興奮的,就是看到不斷有新的年青同工被神呼召傳揚福音。筆者以為,一個群體能生生不息地有繼往開來者,必然是這個群體的目標論述清晰,而且其核心價值也必然是和真理完全相等。

  使徒彼得這位曾經是加利利的魚夫,在晚年撰寫彼得前書時,勉勵在苦難中的教會信徒,要認定耶穌基督的榮美身份,從而付託一生去為主效力。在彼得前書二章4-5節,彼得以耶穌比喻為活石,是神所寶貴的,然後再以靈宮(a spiritual house)的建築材料來比喻我們每一位門徒。再後就是靈宮的建造目的-奉獻靈祭。對一個愈來愈猛烈攻擊門徒的時代,使徒彼得能給予信徒什麼鼓勵,筆者嘗試就2:4-5節的教導,來一同互勉學習:

我們是像活石:

  彼得以我們每一位門徒比喻為建造靈宮的石材,這其中真的是極其崇高美麗,因為我們在耶穌裡的生命改變,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力量,這必然是指到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社會階層,但在耶穌基督的活石生命裡,有著一份靈魂的合一性,這是超越一切的屬靈生命。

作靈宮中的祭司:

  使徒彼得好像無視他目下教會正受著逼迫,他以教會比喻為靈宮,以信徒比喻為建造靈宮的材料,並且再以信徒比喻為在靈宮服侍的祭司,而這個獻祭必然也是指到信徒將福音傳給未信的人,將人的靈魂帶領到耶穌的救恩裡(靈祭的意思)。

  筆者以為,使徒彼得定義下的教會,是唯一能在他那個苦難逼迫的年代招聚耶穌的跟隨者為愛而犧牲。最後,筆者最想說的,是對目下香港教會正在扮演的社運角色,是抱有好多好多疑問,也是自己未能全然掌握的,是否我們離開聖經對教會的定義愈來愈遠。我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