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事工與傳道者」 鄧泰康傳道
筆者記得看過一本書,裡面寫過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有一個非常勤力的農夫,很用心地、細心地去栽種自己的農田,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經年累月地努力工作,為所栽種的預備最好的環境。終於,到了收成的日子,因他過去的努力,自然地獲得了非常豐盛的收獲。他非常興奮、雀躍,這個田地也夠他一整個月的收成,所以他每天就是沉醉於這樣的歡樂及收獲之中,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收的也越來越少,但他已經忘記了過去的汗水,也討厭那些辛勞的日子,只想繼續收成的喜悅,所以他開始騙自己,對自己說:『會繼續有收成的,只是機會還未來到』、『收成中掉到地上的種子需要時間長出來,等一下好』……就這樣,他讓自己安心了,繼續自我沉醉在收成的歡悅中。到一天,他連田角的一點點差不多枯萎的都起來之後,他才醒悟過來,但田地已經貧瘠得不能再栽種,只好傷心難過、悔恨地離開自己的田地,去尋找其他地方。
這個故事,讓我從新去思想,究竟田地(環境)重要?還是栽種的方法或栽種的人重要?香港是一個講求效益、速度及成果的城市,或許我們在這裡成長、接受教育及訓練,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我們也會變得講求方法、策略、效益及成果;我們都很想快些看見果效,沒有耐性等待生命的成長。
但如果我們真心的承認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創造那個獨立的生命體(包括傳道者及未信者)的話,那我們就當回到故事開首那個農夫的思維中。今天每一個生命體都按他們的需要及特質被悉心栽培、被愛護、按時給他所需的水份了嗎?他需要天父的陽光,農夫就要幫忙將阻擋他看見天父的東西移除,盡力量去為他提供一個最能讓他成長的環境,目的是讓他好好在上帝裡面好好生長、讓他發揮上帝賜給他的生命力量。當他看見上帝的恩典、經歷農夫這樣的愛,他自然會長得強壯、豐盛。不斷的悉心栽培,才會一直有豐盛的收獲。
今天在上帝的國度裡,每一個生命,是一顆天父珍愛、等待成長的種子?還只是一台機器的一個零件,為了去完成一項工作目標?今天香港的教會,又是一幅怎樣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