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吸引」、「留下」、「委身」張超志傳道

在建道神學院進修時,筆者有機會閱覽葉松茂博士其中一本著作「101間教會經驗分析-建立生生不息群體的策略」[1]一書,是作者走訪了百多間香港華人教會,了解其教會運作、現時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藉此分析在香港發展中的教會要注意的關鍵原則。作者背景雖然主要從事商業顧問,他卻把專業知識放於教會成長上,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讓教會反思,教會可以怎樣成熟增長。

筆者作為一位傳道者,看見現時教會似乎難以吸引新朋友到來,甚或乎信徒們,要恆常留在同一間堂會內被牧養,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偶爾間聽到信徒們分享他們需要去到不同教會中去領受屬靈筵席,這令筆者甚為困惑。根據香港宣道會區聯會在過去所做的教會普查,發現現時教會中最難牧養的一群年齡層就是青少年區,彷彿沒有什麼可以吸引並把他們留下來,若然教會不能吸引青少年人回來,怎樣可以把他們對教會變得有歸屬感,可以持續地參與教會生活呢!更重要是根本沒有機會把他們訓練為委身的基督徒,成為教會生生不息的群體。

當閲畢此書後,讓筆者最深刻的印像,就是作者所提及到的三個概念或口號,那就是「吸引」、「留下」、「委身」概念。

「吸引」:是用不同形式的活動或節目(共同興趣)把人吸引到教會內,重點是以他們(覺得吸引)為中心,既不破壞教會原則,更不會與基督真理違背,讓朋友們在參與過程中充滿歡欣喜樂。

「留下」:既然教會活動或節目可以吸引人進來,怎樣使他們持續地往返教會,參與教會活動或聚會,便是一個重要話題。對信仰渴慕的朋友,應佈道收割,領人歸主;但對於信仰仍未追求的朋友們,似乎加強友誼建立、關顧探望,活出信仰,甚為重要,讓朋友們感受到教會是愛的群體,充滿著正面印象。

「委身」:由最初未認識信仰,到後期把生命主權交托主,這是上主的恩典,但不要停在這裡,更要培養新生命成會委身的基督徒,持續承傳信仰之路。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可以怎樣實踐「吸引」、「留下」、「委身」?錦宣家每年都會制定許多大大少少的活動節目去吸引坊眾,製造許多與坊眾或新朋友接觸的機會,就好像舉辦中秋綜合晚會,上年差不多有接近1000人進出教會,今年中秋晚會主題:「中秋節、合家歡、慶團圓、在錦宣」,相信這個活動已成為錦綉區內一項傳統活動。

       求主幫助弟兄姊妹同心回應「吸引」、「留下」、「委身」,不論是親身出席支持活動、或者帶同朋友一齊出席活動、又或者是當晚事奉或表演者,願意中秋節不至是人月兩團圓,更是領人認識永生主的好機會,你/妳願意回應並行動嗎?

 

 

 

 


[1] 葉松茂。《101間香港教會經驗分析:建立生生不息群體的策略!》。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