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 帶來幸福
節期的目的,是不要讓時間悄悄逝去,給予日子一些意義,而這些意義是來自神與人的故事。神是一位非常有儀式感的神,隨便都可以想起很多儀式記號,例如:我們看到彩虹就記得神承諾不再以洪水毁滅大地;約書亞記裡,神要求約書亞以立石為記,記念祂帶領十二支派過了約旦河;逾越節,是記念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基督設立的聖餐,為的是要我們記念祂為我們捨身;浸禮,記念我們的生命浸入基督,接受聖靈而重生等等。這些儀式感,提醒我們神在列祖及我們身上所做的。要讓善忘的我們,從儀式當中回到過去記得神的愛,再回到現在被激勵,帶著信心盼望未來。儀式感,讓我們產生期待的心!也讓人與人、人與神的心更親近。
聖誕節前四星期是將臨期:讓我們預備身心迎接聖誕節。本年度將臨期第一主日是11月27日,也是感恩節。兒童牧區,讓孩子創作將臨期花環,把儀式感帶回家,期望家長與孩子們,學習提早預備身心,迎接聖誕節。
「儀式感」— 帶到每一天
每日家庭的儀式感,也會讓孩子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上班上學前臨別的一吻,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有一天上學的動力;每日固定時間吃早餐、晚餐,一家人一起相聚;設立家庭祭壇,臨睡覺之前,一家人一起禱告,將心事告訴神,建立孩子禱告及倚靠神的心;每星期一家人一起去崇拜,建立孩子敬畏神的心!一家人一起過節:每逢生日,一家人一起吃生日蛋糕、挑選禮物,在孩子及家人眼中,絕對是期待及讓人幸福的。
「同在Therapy」
儀式是每一天,每一年,同一時間,固定的,穩定的。而這一種「穩定」,讓我們帶來「安全感」,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及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嬰兒時期,在照顧者身上得到滿足的安全感及愛,他才能有勇敢的心向外發展及探索。然而,這種安全感,在成人身上都是非常之重要。節日當中,大家都錯誤地往「世界」尋找,都尋不著滿足。因為我們是神按着祂形象所創造的 — 神「愛」的形象,使我們必須要回到「神的愛」中才能得到滿足。感謝主,聖誕節提醒我們,基督就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 1:23 )」,這種犧牲自己,從天上來到地上,與我們「同在」是極愛的表現,祂的同在醫治我們,使我們不再因罪與神分隔,得到滿滿的幸福及安全感。基督的同在使我們內在得到滿足,可以有力量往外陪伴別人,把這份「愛的同在」帶到人群當中。神是定時令、定節日的神,神自己更是不被時間所限,每時刻都是「以馬內利」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