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數算日子,我自己在從蒙召事奉到現在,將近快有二十年了。讓我藉着這篇文章寫一下自己的心聲。

  耶穌在約翰福音的一個比喻︰「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約3:29)不知道讀者有否發現,「娶新婦的就是新郎」其實是一句頗沒有意義的話。哲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恆真式」(Tautology),也稱為「套套邏輯」。基本上,恆真式的「主語」和「謂語」是相等的。例如︰「所有未婚的人都是單身的」(All bachelors are unmarried)。如果我們從這角度去想,「娶新婦的就是新郎」其實是「套套邏輯」︰娶新婦的,當然就是新郎!豈會有別人呢?這不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呢?這不是淺白易明的事嗎?還需要解釋嗎?

  讀者試想象以下這個畫面︰婚禮中,有新郎的朋友參與新郎的婚禮。婚禮高興了,氣氛高漲了,這位新郎的朋友竟然以為自己就是新郎,大鬧婚禮,強行要娶朋友妻!這是一個多麼荒謬的情景!「不會吧!新郎的朋友怎會忘記自己的角色?」 「不!這不是忘記不忘記的問題。世上豈有人會不知道『娶新婦的就是新郎』這個恆真式?」

  不過,在教會裏面,這種謬誤卻真的會發生。當一個事奉的人當新郎的朋友太久,一旦他忘記了「新郎」的存在,對着「新婦」太久,日久生情,喧賓奪主,就會做出如此荒謬的行為。誠然,當這場「婚禮」成為了一場表面的宗教儀式,只要各方面表面地做足,有場地,有禮服,有程序,有詩歌,有觀禮的人,究竟誰是新郎,究竟是新郎還是新郎的朋友,都變得不要緊了!

  作為在教會打滾快二十年的人來説,這段經文永遠是重要的提醒。作為耶穌基督的朋友,神職人員,婚禮的重要幫手,最接近新郎的人,很容易會喧賓奪主。表面上是婚禮的幫手,心裏卻覺得自己才是婚禮的主角。

  不是要做主角,而是要做一個快樂的配角。這比喻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信息︰快樂。聖經説:「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究竟「快樂」在比喻裏面是怎樣的一回事呢?「快樂」是新郎朋友在婚禮的任務使命?「快樂」是新郎朋友的倫理責任?還是新郎朋友的道德指引?

  很多時候,在基督教信仰「教導」裏,我們往往會有一種「教導思維」︰今天我們要從聖經中學習「信心」,要從聖經中學習「愛別人」,要從聖經學習「如何快樂」。不過,快樂卻往往未必是這回事 — 最少,在這段經文中不是這樣的一回事。「快樂很簡單,它只是婚禮的結果。」新郎的朋友從來沒有意識自己要快樂,快樂不是「基督徒使命」,不是「應該做的事」,不是「道德要求」— he simply feels happy。因為他正參與一件快樂的事,他就快樂了。你問:新郎的朋友有為這快樂做甚麼準備嗎?他有為這快樂做任何事嗎?沒有。

  「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一個很簡單直觀的表達。新郎朋友聽見新郎的聲音,看見新郎的樣子,目睹婚禮的過程,他就快樂。甚至,他忘卻了自己的所謂「職責」、「任務」、「責任」。當新郎的朋友快樂,自自然然就會「忘記自己」,這就恰如其分地充當了「新郎朋友」的角色了。

  因此,學習快樂,快樂地事奉,快樂地作為配角地事奉,正是我對自己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