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以斯拉身處以色列民族歷史的傾覆、被擄及歸回時期,他雖然流亡及生長在外邦,仍然憂國憂民,為著他的民族同胞,肩負起歸回重建聖殿、重整民心的大任,復興以色列人的道德生活和宗教信仰。這種歷史的承擔與使命的受託感,就促使他與所羅巴伯等人回歸故里,從廢墟中將一塊一塊的磚頭瓦片撿拾起來,認定這就是耶和華的旨意,於是他們排除萬難,披荊斬棘地去完成這使命。

以斯拉一到達耶路撒冷,就面對一個極大的挑戰,眾領袖向以斯拉陳明,很多的百姓、祭司、利未人,以及領袖和長官,都在與異族通婚一事上失腳,這些異族包括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亞捫人、摩押人、埃及人和亞摩利人等等。他們違反了與異族通婚的誡命,以致聖潔的子民被混雜了。

以斯拉一聽到這事,就即刻撕裂了衣服和外袍,拔了頭髮與鬍鬚,顯示出他由心底裡發出的震驚,驚惶地坐著不知所措,直到獻晚祭的時候,才穿回撕裂的衣服和外袍,雙膝跪下獻上祈禱。

以斯拉的禱文以認罪為主「我們的罪孽多到滅頂,我們罪惡滔天」,而且這些罪由祖先開始已經犯了,以至君王、祭司都被交到敵人手裡,百姓被殺害、擄掠、搶奪,最終使整個民族蒙羞。百姓雖然被轄制,但耶和華沒有忘記及丟棄他們,仍然透過波斯王施恩給他們,使他們復興,重建聖殿。

「既然如此,現在我們還有甚麼話可說呢?」以斯拉在耶和華面前承認過錯,並指出錯在那裡。就是忘記了神的誡命,忘記了迦南之地是污穢之地,在其上所居住的民族都是污穢及神所憎惡的,因此不能與這些異族之民通婚,以免被污染而得罪耶和華。可惜,以色列的餘民違背了與耶和華所立的約。「我們在你面前有罪惡,因此無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既然犯了罪,就不應抵賴,只有求神寬恕及赦免了。

以斯拉的禱告以「我們」的身份出發,這些罪不是以斯拉犯的,是百姓犯的,是以斯拉還在波斯的時候,耶路撒冷的餘民所犯的。因此,這些罪行與以斯拉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以斯拉卻以「我們」的身份去認罪,他不是代百姓去求寬恕與赦免,而是以共同的身份一起去認罪,並懇求耶和華賜予額外的恩典。主耶穌也是以人的身份去為人類走上十字架,這種甘願與對方的罪連結一起的宣認行為,本身沒有犯罪,卻願意承擔別人罪的懲罰,這就是愛的表現。

今天,很多的信徒都愛批評,指責別人,似乎只有別人有犯罪,而自己卻是能置身事外一樣,我們忘記了罪的污染,亦忘記了人的罪性。事實上,每個信徒都有犯罪,只是罪的性質不一樣而已。如果我們作為牧者、屬靈領袖、或守望者,能否像以斯拉一樣,以「我們」的身份,與別人的生命連結,一起認罪、悔改,求赦免呢。既然主耶穌願意與我們這個罪人的生命連結,更新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亦可以靠著神的恩典與幫助,承擔別人的罪,彼此過一個聖潔的生活。牧者或屬靈領袖不是高高在上,指責別人的過犯,說一大套高言大智的道理,而是學效主耶穌一樣,道成肉身,走進人群中服事,看見別人的需要,就動了「慈心」,伸出援手,作出幫助,我們要作一個僕人的領袖,不要作一個喜歡坐首席的法利賽人,願主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