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還記得2012年8月31日下午,在多倫多大學神學院一間細小房間中,完成我的口試答辯,隨即在深夜乘機回港。周日清晨扺港,來不及適應時差,周一早上就與FES同工開會決議草擬一份信仰宣言。現在回想時,轉眼已十年寒暑,更想不到能夠保持自己的感召,仍然為服侍的點滴激動落淚,在上主信實眷顧裡繼續回應召命,實在是生命最大的滿足、最寶貴的禮物。

  這十年,是我人生中作過最長的工作,也遇著香港經歷最艱難的日子。曾有人問:你拿了神學博士,不應在神學院作學者教書嗎?事奉中有很多「應然」:究竟是學者、牧者抑或是管理者,其實沒有既定的答案。傾聽過別人對我的評語,亦帶著這些再聆聽自己的聲音,感恩上主在這十年來塑造我這個獨特的人,讓我一直向上主帶著期盼:我會在祂的國度裡放置在哪位置、發揮甚麼作用呢?

  在事奉路途上,上主讓我遇到不同的志同道合之士,開拓各樣的事工可能,整合神學、踐行與處境的關聯,認識不同年代的學生,再迎迓上帝在其中出人意外的作為。十年的事奉中,深深體會人的意志與力量之局限,這份局限提示著我需要自限,為同工團隊締造空間,讓各人的恩賜得以發揮,按各人的負擔構成一個更大的共同心志。在自我調節的歷程裡,學懂更欣然接受上主的預備安排,「無論被安置於何處,就在那裡繼續抱著讓花朶綻放的心願吧。」(渡邊和子:《在落地之處開花》,頁20)

  十年的服侍,雖不容易,卻真實地滿有恩典。很多人都問過我:學生工作很難做,你如何繼續做下去?一位哲學家曾說:知道「為甚麼」應該活下去的人,大抵能耐受到所有的「如何」,即使在困苦的情況下也能堅持下去。雖然社會環境或事工形式改變很多,但總是回到最基本的支點,如渡邊和子之名言:「真正的愛足以使心靈充實」(同上書,頁4)。

  在一幕又一幕的情境下,我看見無數的年輕人對信仰產生興趣(這年度大學團契所辦的四場音樂佈道會皆座無虛席),或滿腔熱誠去追求(每年的神學入門組都吸引到認真思考的同學參與),上帝彷彿直接問我:你愛今天香港的年輕人嗎?人為了所愛的人活下去時,就會更堅強起來;愛,就是生存與服侍的原動力。這十年來,當自己在講台上為年輕人按捺不住落淚時,我便知道自己仍然有份於這城的服侍,上主仍要我站穩自己的位置。

  回想起昔日舉家遠赴北美深造,空空的去,卻是豐豐足足的經歷上帝的供應。祂藉錦宣家及眾多同行者的認同和支持,讓我一家憑信心踏上,生命在恩典無限的旅程中更新塑造,成為上主合用的服侍者。同樣地,我們來一起見證上主將會如何透過FES 在香港的服侍,祝福年輕一代的生命,在無望的世代中與他們一起尋見上主的恩光引導。

  讓我們一起想像未來10年會是怎樣的一段路:上帝必為我們開闢新的道路,興起更多新一代承接祂的工作,世界的未來完全在基督成就的旨意裡,我們當順從祂的帶領迎接新機遇與挑戰。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從未遇過一代的年輕人對福音如此的渴求。你願意與我們一起為上帝作這時代的見證者嗎?「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一二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