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感恩10月31日堂慶當日下午,幼兒天地及兒童聖經新地舉辦的「親子畫作創作比賽」頒獎禮及畫展順利完成。家長及孩子們以「愛錦宣、愛鄰舍」為題創作。大家發揮創意,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也看到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很不同,也各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特別是冠、亞、季軍,他們在台上分享創作過程,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引導孩子觀察及思考」,也讓我反思到牧養方式的重要,「基督教教育與生活日常」有很大的關係。

1)引導孩子觀察及思考:
無論幼稚級或小學級,都有家長分享他們會先跟孩子商量、溝通,引導孩子們思考平日所觀察到,有關「鄰舍、分享、喜歡的畫面」,鼓勵孩子觀察及記錄日常的小細節。然後與孩子一起將所想的構思重新組合,再透過畫作呈現出來。這是親子創作的美,家長可以放下控制權」、孩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回想日常的片段、也可享受與孩子在創作中的自由、整理、再共同創作成藝術作品。觀察及思考的重要,也是抗衡急速節奏所略過及遺忘的日常細節,「填鴨式教育」會把孩子定形,也抹煞了創意。這一次創作,學習慢下腳步,在親子、社區、基督的「愛」中停下,再呈現在作品之中。

2)基督教教育與生活日常
在信仰的路上,父母的教導和遺傳,也需要用相同的模式 — 引導孩子觀察及思考。耶穌有對會眾「講道」,就好像孩子們有參與「主日學崇拜」,都是聽教導為主。但耶穌同樣與門徒一同生活,在生活中教導,也就像家長與小孩一同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隨地的談論聖經,也從生活中引導孩子思想神的話,就像申命記所教導的 —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6:7)」。觀察除了外在的世界,也包括檢視自己的內心,讓孩子學習自省。

教導需要抓緊時機,所以不要怕孩子問問題, 信仰都當經過思考,我們也可跟孩子一同找答案,也是催逼我們對信仰生活、跟神的關係更認真。不一定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然而從一起思考及討論的過程,會發現真理是越辯越明。希望我們的信仰不是「填鴨式」,也有從神而來的恩典,讓孩子可以從小在父母身上學到禱告及敬拜的生命。

最近一次家長小組中,我們學習到,孩子的性格形成,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在信仰的路上,父母的教導和遺傳,也有很大的影響。求主幫助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活在主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