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源自英國清教徒於1620年移居北美洲,平安抵達,並在當地深得原住民的幫助,安然定居,學習了狩獵、種植南瓜玉米等。因此在1621年,他們得到了豐富收成,於是決定以一個感恩行動,回應神在新地域安居落戶對他們的看顧照料,並邀請原住民同享節慶。接著每年收成後,他們都有感恩的慶典,並且成為習俗。後來,加拿大定了10月第二個星期一為感恩節,美國定了11月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及假期,聯合國也以這天為假期。
今年教會定了11月第三主日為感恩主日,對神感恩的回應,送上問候卡給在異地傳福音的宣教士,及關心長者。
不錯,這不只是一個可以感恩的日子,更是一個提醒我們要向神和身旁的人有表達感恩的行動。在疫情下也能感恩嗎?真的還要感恩嗎?
約伯也有這樣的經歷,在忽然間家破人亡、一身病苦,過後,他有這樣的祈禱:「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因此我撤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伯記42:5-6)詩篇106:1為神的拯救有這樣的提醒:「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不論順境逆境,總有神的美意、恩典和看顧,甚至逆境也是一種對我們生命的鍛鍊和建立。本來在困難的時候,人就更需要祈禱仰望,神的恩典和看顧更清晰可見;困境總會過去,恩典卻常存。無論日子怎樣,都可以感恩。
那麽,人可以怎樣感恩?可以感謝神一直以來的愛,感謝神的拯救,感謝祂對人不完全的容忍,感謝祂的引導,感謝祂的憐憫,和生命中各種不同的供應,也感謝祂照顧家人親友,感謝祂牧養、賜平安賜喜樂……
感恩也可以是一種行動,為感謝神向有需要的人表示關心,藉此記念家人、親友、鄰居,關心他們,和為他們祈禱感恩的時候。
感恩的心是可以培養的,也需要培養的。當面對困難時,容易有恐懼、害怕、失去信心、沒有把握,容易轉移成為忿怒、怨恨、苦毒。若思想轉另一方向,把這些困難和感受帶給神,就可以培養成為心存感恩的人。就像當年移居北美的英國人,若只對環境抱怨、消極,就不能解決當前境況,也不會有感恩的心。這感恩的心,需要栽培著成長,才能像保羅一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
感恩,不是一種規則,也不是一種律法,而是生命的品質;
感恩,凡事從內心向神發出的回應;
感恩,以行動向別人分享主愛;
感恩,也要存在你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