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這樣,你們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靠著他整座房子連接得緊湊,漸漸成為在主裏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19-22)

加恩樓由2012年開辦至今,已經運作了8年多。一直以來,加恩樓都強調以「家」作為牧養方向。一方面是指我們以「家庭」作為牧養的單位。家是神給人寶貴的禮物,家代表一個可供身心靈安歇的空間,當我們在外面的世界歷盡艱辛,家就是我們的避風港。

我們關心每一個家庭,亦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滿有耶穌基督的愛。或許因為我的個人經歷,我明白有年幼子女的家庭,要有恆常的教會生活其實並不容易。甚至有不少的家庭,因為教會的支援不足,而選擇暫停出席一些聚會,甚至索性放棄教會生活,令人惋惜。

因此,我嘗試在細節上一步步的建立「家庭友善」的文化,每當有新朋友來到加恩樓,我都會向他們強調,我們歡迎他們與子女一同於禮堂崇拜,我們不會介意小朋友有少許嘈吵。我更希望透過詩歌,讓小朋友與家長有一個共同的敬拜體驗。

另一方面,我亦希望加恩樓能夠作為信徒「屬靈的家」。還記得我初信主的時候,我是在一間屋邨裡的小型教會聚會。教會平常日子會用作自修室,我放學後閒來沒事,就會到教會逛逛,牧者有空就會跟我們聊聊天。不少年紀相約的弟兄姊妹,會自動的聚在一起,有時會彈結他唱詩歌,或是幫忙教會整理一些文件。教會成為我另一個家,相當有歸屬感。上個月,我還特意帶我的兒子前往我的母會參觀,讓他看看爸爸屬靈生命的起點。

在我的信仰生命裏,「教會是我家」的感覺十分重要。因此,當我現在成為牧者,我亦很希望我牧養的群體能夠視教會為自己的家。而加恩樓在硬件上,其實十分適合逗留,很多地方可供肢體坐下閒聊,小朋友喜歡在遊戲室玩耍,又或是有些肢體喜歡在放映室唱卡拉OK。這些相聚的時間看似百無聊賴,但其實關係就是由此而建立。有時順勢而出的對話,反而比在團契中刻意營造氣氛的分享,來得更自然和深入。

其實歸根究底,在教會中「人情味」比一切都來得重要。人們能否在一間教會落地生根,關鍵是他感到自己是「外人或客旅」還是「神家裏的人」,而這又得視乎我們有沒有創造一個友善的氣氛,讓人能夠感受到從神而來的愛。甚願大家一同努力,讓加恩樓成為大家屬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