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在政治環境改變及疫症的衝擊下,香港教會的前景不甚明朗。以往的運作模式或許需作調整,在不同的嘗試下尋求重建的方向,在挑戰中往往存著主所提示的機會。以下從約翰福音耶穌離開前向門徒表達的臨別之話,及使徒行傳中聖靈同行的教會運動,作為我們今天向前行的參照及指引。

約翰福音十三至十七章是耶穌的臨別之言,雖然離開,耶穌愛門徒的心沒有減退(十三1),知道門徒很憂心,便告訴他們父會賜下另一位永遠同在的保惠師聖靈:「你們認識祂,因為祂跟你住在一起,也要在你們裡面」(十四 17)。「跟你在一起」(with you)是一份陪伴,成為隨時的幫助和支援;「在你們裡面」(in you)中的你們是眾數,故可以翻譯為「在你們中間」(among you),意思是聖靈不單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更在我們人與人的關係之中。聖靈是愛的契合(the unity of love),今天我們不要因為去留的決定而與別人斷絕交往,要更多靠著聖靈以愛聯繫。

耶穌視門徒為朋友,不撇下他們像孤兒一樣(十四 18),應許復活之後再與門徒見面,門徒到時便明白子與父互為表裡的關係(十四20)。我們能夠彼此相愛的基礎是聖三一向我們啟示這份神聖的關係,聖靈的永遠同在讓我們能夠明白和領受上帝內在的愛,從而我們能夠愛上帝,及彼此相愛。耶穌視我們為朋友,不保留地與我們分享祂的一切,甚至是祂與父間的奧秘關係,或者這就是教會存留的關鍵之處:體察聖靈的同在,肢體間分享著這份神聖友誼。若是這樣,去或留的轉變,便不能破壞教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深厚關係。

來到耶穌升天歸父後的使徒行傳,教會順從聖靈的同在引領,受聖靈差派到各處傳揚福音(十三4),這不是一條風平浪靜的路,而是在不住受打擊下回應道要越發興旺的運動(六7,十二24、十九20)。信徒被聖靈充滿,也充滿膽量和勇氣(徒四13)。信徒在特定的場景中為主作見證,面對是否順從上帝的抉擇和考驗(徒四19-20)。選擇順從上帝、顯明上帝的權能,或者會遭到打擊,被人禁止(徒五18),但上帝的同在與保守使順從的人自由地傳道。今天順從聖靈引導選擇去或留的信徒,都需要信心和勇氣,若單靠個人的力量,定無法鞏固微小的信心,教會是培育信徒信心的地方,讓肢體自由地分享軟弱,彼此勉勵,只有在正視自己的軟弱信心才能得到堅固。

教會的本質就是奉差遣的社群,即使落在任何處境之中也沒有改變。奉差遣下所講的話、所行的事,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上帝。昔日使徒是在受逼迫中受差遣:「你們要去,站在殿裡,要講一切這生命的道給百姓聽」(徒五 20)。「去」表示不要留在原地,受差遣必然是往著人群走去。「站」卻帶著一種站穩的意思,我們行事說話的根基是上帝的吩咐。「生命的道」是關乎生命的需要和方向的道理,要以百姓能夠理解的方式向他們分享,讓他們感到這道的適切或挑戰性。

潘霍華在《團契生活》的序言中說明,按照上帝的旨意,信徒是一群分散的人,本是「活在不信者當中,但同時他們在世界各地,要成為上帝國的種子」,能夠相聚原是恩典。分離不捨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若以上帝的國度看,我們便會更珍惜曾經相遇的每位弟兄姊妹,更懂得在聖靈裡常常記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