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過去一年多,疫情影響了無數教會的崇拜,不少教會在短時間內建立起穩定的網上直播崇拜,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應變能力。然而,疫情開始緩和後,肢體對於返回現場崇拜的熱情卻不及從前,甚至有肢體表示將來會多參與網上崇拜。因此,本文從神學角度思想崇拜的意義,並總結出以下三個重點:

1. 俯伏跪拜
俯伏跪拜,意即面向下俯伏,對神表達尊敬的心。現今的崇拜,會眾會按照各項禮序站立或是坐下,但要明白崇拜本身就有俯伏跪拜的意思,對神表達尊敬的心依然是崇拜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但以我所知,有些肢體參與網上崇拜時,其實並不會完全遵守崇拜的禮序。例如:主席呼籲大家站立禱告的時候,他們還是安座於梳化,頂多只是合上眼睛跟隨祈禱。這很值得我們反省,網上崇拜是否正在弱化我們尊敬神的態度? 

2. 服侍
崇拜有服侍的意思。以詩歌去讚美神,當然是一種服侍,專心聆聽神的話語,或在崇拜當中負責不同的崗位,讓整個崇拜的程序順利進行,也是對神的服侍。網上崇拜以及聚會也製造了不少服侍神的機會,讓擅長科技的肢體盡展所長。但相對的,網上崇拜讓人分散,肢體少了接觸,其實也減少了肢體之間彼此服侍的機會。
回想疫情前,在禮堂廣場,我們有咖啡茶座,讓肢體於崇拜前後能夠有一個彼此交通的機會。肢體們熱情的茶點接待,讓人感到溫暖,也是一個實踐彼此事奉的好機會。現場的肢體相交在網上聚會難以取代的。

3. 公開見證
耶穌曾經教導過,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真理的靈)敬拜祂。意思就是敬拜神不在乎地點,而是在於有沒有透過聖靈敬拜神。

因此,網上崇拜是可以的,因為沒有東西能夠阻隔我們和聖靈,但是既然如此,我們豈不是可以繼續長期網上崇拜嗎?還需要回到禮堂作現場崇拜嗎?

其實,崇拜是一種對外公開的見證。即使不是基督徒,都會知道基督徒是會於星期日返教會的,崇拜成為了基督徒身份一個明顯的標記,「到底是甚麼驅使一班基督徒,放棄星期日早上睡覺的時間,跑到教會參與聚會呢?」我相信非基督徒都會為此而感嘆,亦會對我們的神充滿好奇。

只要我們依然聚會,我們就依然像燈放在燈台上照亮於人前,這是網上崇拜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總結:
疫情以來,我一直協助處理直播的技術問題,也製作了不同的網上節目,眼見基督教界的網絡事工有如雨後春筍,我很相信媒體在未來的教會發展必定擔當重要的角色。只是,我們同時不能忽略現場崇拜的重要性,聚集敬拜背後有重要的神學理據,絕不能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