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復活節過去了,復活的主仍未回來,這會影響我們的信心嗎?抑或我們已習以為常,對祂再來的應許也不再著緊了。無疑,我們也會心中暗自確信,祂的再來是地上萬事萬物的更新復興,而祂的延遲,也僅僅是讓我們在靈命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那麼,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心靈去面對祂的延遲呢?如果信仰真的能夠承載我們的生命,我們要如何在信仰上面對失敗跌倒,甚至落魄潦倒的屬靈光景。大衛在詩篇第三篇有對自己的心境描述,就是當他遭遇極大苦難時的心靈反省。他經歷了眾多的敵人對他的攻擊、議論,說:『他得不著神的幫助』。而詩篇的標題是講述這篇詩是大衛正在逃避自己兒子押沙龍,落難逃亡時的心情。如果詩篇第三篇的標題真是大衛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就非常令人鼓舞。簡而言之,信仰的核心就是我們相信一位能夠從深淤泥中把我們拉上來的神。對大衛而言,他犯下的錯誤是沒法彌補的,甚至嚴重到連他自己的兒子押沙龍都伺機而動起來要謀朝篡位。可是,大衛經歷的是他能夠重新抬起頭的恩典。

他經驗過的神是:

1)        他逃亡時的盾牌(四圍保護他);

2)        他的榮耀(他本是一個不被自己兒子敬重的失德父親);

大衛把自己的深刻經歷,以詩歌作為與他同時代人的互勉。

今天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很碎片化(fragmentation),有時這種急速要完成事工的心態,也在不知不覺間侵入到教會的事工之中。在各式各樣的聚會中,我們是否只滿足於參加完一個一個的特別聚會,或每週出席崇拜,甚至是忙碌的事奉,而偏偏忽略了最需要關心自己的心靈,與及身邊的肢體。這是信仰的碎片化。

基督教就是基督。[1]簡單來說,我們的信仰生活和各種的聚會設計,都是要將人帶領到基督那裡,使他們自己親自遇見基督,從而得著從神而來的生命。在今天人們可以輕易地通過網路傳媒瞭解閱讀非常多的資訊(information),但卻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成為影響我們生命的信息(life transformation),慢慢地資訊很快就成了過眼雲煙。教會的聚會、活動,人與人之間的靈性交往,有時也被不知不覺地碎片化。基督的信仰是極其嚴肅地告訴我們,祂樂意與我們建立生命的深度關係,如果我們相信祂已經復活,那麼,我們就可肯定祂要讓我們如同大衛一樣,經驗到一份可以抬起頭來的恩典。復活節已完結,讓我們在平淡的日常,常常抬起頭來盼望祂的再來,盼望祂的顯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平淡的日子,因為祂,我們不再一樣。

 


[1] Christianity is Christ.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聖經神學真理。整本聖經都是要將人帶領到基督那裡得著救贖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