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為基督的門徒,該怎樣看「虧欠」?是否有想過發展出我們自己的一套「虧欠神學」?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很嚴肅地說,他欠下所有未認識耶穌救恩的人的債,所以情願盡他的努力,也把福音傳給羅馬的人。(羅一14-15)。保羅談及信徒在教會裡的生活時,也特別提到:「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十三8)。保羅的提醒非常符合耶穌基督在世時的教導,即我們要寬恕別人七十個七次。(太十八22)這是從另一個角度談及聖經對愛的教導。
使徒保羅的神學,就是十架神學。他終究認識耶穌愛他這個罪魁,甘心樂意為他犧牲,而且還特別呼召他去傳揚這救世的福音。所以他從信主到蒙召,都是以自己為欠債者自居,就是欠未信人的債,而且更是他從前所看不起的外邦人。為這個緣故,他願意放棄過去優越的社會地位,按著聖靈的感動帶領,把福音由安提阿一直傳到歐洲大陸,為著向未聞耶穌福音真道的人還其福音的債。
此外,從保羅書信裡,我們也看到他對舊約聖經有著透徹的解讀。他不只著眼於文字的表面,也不會片面地死守律法規條、儀文,而是著重向讀者顯明耶穌十架犧牲的愛。因此,教會的使命就是要把這份愛表彰出來,呈獻給世人,讓他們看到真實的福音果子。
傳福音與信徒間彼此相愛,反映出我們有聖靈內住而帶來的新生命。筆者認為,保羅受著十架神學的影響,致使他甘心樂意地領受耶穌升天前的吩咐,要傳福音給萬民。同理,十架上的基督,是把罪人帶領到神面前的唯一道路,我們在教會中,豈不也應該用愛與人交往?耶穌在祂的比喻裡的那句話:「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饒恕的背後就是有神無盡的愛,也是我們體現神同在的場景。我們愈是經歷基督的愛,想必會更多的以愛還愛的去對待別人。
牛年將至,願錦宣家眾肢體在新一年裡,趁著福音的門還未關上,一同努力,把福音傳給別人,彼此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