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面一片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1:1-2
神看一切所造的,看哪,都非常好。
--創世記1:31
這是兩句是我們很熟悉的經文,這是聖經第一章創世記的第一句說話和最後。在使徒信經中,我們亦時常背誦這一句:「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神創造了天地,這是我們的認信,世上萬物都是由祂所創造的,無一例外。
這句經文宣告上帝創造天地,在這個萬物尚未被創造之前,這個世界上似乎並非空空如也,至少在經文中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中有深淵、黑暗和水。當然這些事物是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存在,可以有很多的解釋,但一般我們相信,深淵、黑暗、水這些東西,在古代都象徵着邪惡。
在接下來的經文,上帝以他的話語,一天一天的把這個空虛混沌世界改變過來,日月星辰、天地海洋、飛禽走獸、鳥語花香,每完成一天的創造,上帝都都看為好。因此,創世記其實是記載上帝怎樣把邪惡與混亂轉化成為一個井然有序的世界。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個世界被人類私有化了,土地被私有化,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人要在土地上生活,就必需付出相應的金錢,有錢就能享有更大的空間,窮人只能窩居。從前上帝讓人可以吃土地裡的出產過活,當然現代不再是農業社會,但現在即使你想找幅土地耕種也得先付地租。土地出產的糧食,同樣的變成商品,以商人的利益優先,無法出售或過盛的農作物會被銷毀,以免影響巿場價格。
當然,聖經中都有窮人和富人,我並不主張「大鑊飯」式的社會制度,但「貧富差距」和「貧富懸殊」是兩回事。在利未記二十五章中,上帝吩咐人收割時不可以割盡田角,以及安息年要停止耕種,目的是要地主把收成留給動物和窮人吃。在禧年更加要把抵押的田產歸還,賣身的奴隸要被釋放,這些制度是為了保障,貧富不致於懸殊,窮人不會永無翻身之地。
但今日的香港,貧富懸殊極之嚴重,有102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有21萬人生活在劏房,一家幾口住在一個幾十呎的單位,廁所廚房在同一個空間,衛生環境惡劣,而且租金呎價比豪宅區還要高!這看來不像上帝所創造的「甚好」,反而更像「空虛混沌」。
上帝所創造井然有序的世界,是否已經崩壞得無藥可救?當然我們明白上帝早有預備,當新天新地的來到,世界將會煥然一新。但同時利未記亦提供了在新天新地尚未來到之前,信徒應有的生活態度,我們應當尊重上帝,緊記祂是創造天地的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祂所賜與,因此應該按祂的心意去使用。人雖然沒有能力讓世界回復原初的甚好,我們郤可以按上帝的吩咐生活,好好運用上帝賜與的資源幫助軟弱貧困者,讓這個世界免於空虛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