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以前大家會覺得,返工返學返教會,是「常有」的事,但經過這多個月,相信睇法已改變。返工返學返教會,已變成「不常有」;甚至如果你心水清,更可能諗到,返香港都已變成不常有:隨著香港在中國及世界角色轉變,將來很多行業和職位,在香港變得不常有,齊齊要去大灣區搵食。另外不常有的也包括和平:原本和平在香港是常有的,但假如有留意國際新聞,和平已變得不常有。還有些對基督徒很切身的,相信亦正在轉變,我不用說也能明白。所以,當我們知道有些事將會變成不常有的時候,就要好好把握和珍惜。

 

耶穌︰約翰福音12章1節「逾越節前六天」。每年逾越節都會獻上羊羔,但今年所獻、除去世人罪孽的,卻是耶穌。耶穌只剩下六日,所做的每件事絕非少事。假如你只剩下六日,生命由常有變不常有。你會如何過?跟誰過?

馬大︰「有人在那裏為耶穌預備宴席;馬大伺候」。這位馬大曾經接待耶穌,得著提醒。給我印象是一位熱心侍奉,好多侍奉的人。但為何她這麼熱心侍奉呢?我自己覺得,能夠直接服侍耶穌,其實並不常有;就像能夠直接在教會服侍,同樣不常有。正如世界很多地方,沒有教會,也不歡迎教會,不是你想服侍就可以。做善事很多地方都可以,但以耶穌、以教會名義去做,就不是處處通行。能夠有機會服侍,是恩典。你覺得呢?

拉撒路︰「拉撒路也在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間」。拉撒路不是純坐,雖然經文無明說,但相信他必有見證耶穌讓他死過翻生,見證祂有權柄掌管生死。如果你試過生命去到危急關頭,你又會怎樣過日子?

馬利亞︰「馬利亞拿著一斤極貴的純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充滿了膏的香氣」。馬利亞將代表自己終身幸福的香膏獻上,她所作的,散發著一種生命香氣。或許她知道有主同在,並不常有,因此作了至貴重的獻上。其實再過幾日,大部份門徒經已再沒這機會,甚至有人從此失去信心。

使徒︰那12位使徒呢?他們並不欣賞馬利亞所做的,反要耶穌幫口︰「她這香膏,本是為我的安葬之日,留著的」。使徒去到耶穌臨死前幾日,仍不明白耶穌即將被殺害。使徒以為常有的,其實不常有,因為祂將要上十架去了。

 

經文中多個門徒,都認識耶穌一段時間,但各人回應卻不大相同:馬大把握機會服侍;拉撒路復活後見證耶穌,無懼大祭司死亡威脅;使徒雖不像猶大,卻不懂珍惜,以為成為門徒,在主旁聽道是常有的。馬利亞原本並不起眼,無被揀選為使徒、亦無代表耶穌醫病趕鬼,更不能隨時見到耶穌,但她卻把握機會,為主獻上最好。馬太福音記下耶穌對馬利亞的評語:「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假如你在他們中間,你又會點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