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童話故事《醜小鴨》有感」李翠姿姑娘

  最近在小學的早會分享時,播放了耳熟能詳的兒童故事「醜小鴨」,眾所周知醜小鴨所長成的樣貌和身型是跟他的兄弟姊妹有所不同;因此被誤會為跟他們是『異類』,與他們不同顏色的就被評為『醜陋』。但今次的重點不是帶出「醜小鴨」最終可變成「美麗的天鵝」,令人意出望外的部分,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牠如何承受被人厭棄的滋味。

  為了可培養小孩子的同理心,學習站在對方角度去思想和感受對方的感覺。當日,筆者特意邀請在座的同學們代入「醜小鴨」的角色裡去體會,注意片段中其他鴨子(兄弟姊妹)跟「醜小鴨」的互動,並跟他說甚麼的話。

  同學們都發現在片段中,會以不友善、嘲笑、厭棄、拒絕的態度對待「醜小鴨」的,都不只是他的兄弟姊妹,還有周圍的街坊,甚至他的媽媽!

  至於「你很醜,你走呀!」、「你是跟我們不一樣的,我們不喜歡跟你玩!」、「不要跟著我們啊!」、「我為何會生出他是這模樣的呢?!」等說話,這些都是「醜小鴨」時常要獨自承受的難堪。

  究竟「醜小鴨」的感受是怎樣呢?同學們都很棒,大家都看到醜小鴨是很不開心、傷心和難過!筆者再問現場的同學們,有誰渴望得到醜小鴨當時的待遇呢?大家也很聰明,一同都表示擰頭,說不;那些說話和表現,的確真是很不是味兒、難以接受呢!試問誰人又樂意被人杯葛、被排斥和拒絕呢?沒有人喜歡別人不禮貌和不尊重的對待。

  接著,孩子們亦很聰明,很快就通曉聖經所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的道理。即是我們希望得到別人怎樣的對待,我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希望那次的分享,能提醒他們在與人相處時,可以以喜歡別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善待跟自己樣貌不同、膚色不同、甚至班別不同的同學,過一個開心、和諧的校園生活。

  至於,在成人複雜的世界裡,不知道這個從小就學習的做人道理,今天我們又實踐得如何呢?我們最近想掛念的是「我可以怎樣接待對方」、「我可以怎樣待他更好」、「對方有甚麼需要」,還是因對方的出生、成就、能力、外表或考慮跟自己有何益處,來取決自己怎樣對待對方呢?

  願我們跟小孩子一同學習,作孩子的榜樣!在人際關係中,試著以我們希望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來對待別人;願錦宣家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成為別人的接待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