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近日香港教會開始網上崇拜,錦宣家也不例外。本文會嘗試從神學的角度,思考一下教會與網絡的關係。
  談論「網絡世界」以先,讓我們先談談「世界」。上帝創造天地,「上帝」與「世界」從來都不是對立。上帝的靈在世界之中。沒有離地的信仰,也沒有不屬上帝的世界。《這是天父世界》。上帝與世界本來就沒有任何本質的阻隔。我想大家也認同這點。
  不過,自從人類開展了「網絡世界」以後,「世界」自身卻又被二元地分割為 offline 與 online;「實體」與「虛擬」。如此,基督信仰又重新面對一個嶄新神學難題:究竟我們相信的是屬靈、屬世、屬網的三元論嗎?在「靈性」與「網絡」之間、「實體」與「網上」之間,彼此是對立的嗎?還是,按着上文所述的基督教傳統,「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網絡),都屬耶和華」(詩24:1)呢?
  其實,上帝怎能不存在於網絡呢?否定網絡,其實就等於否定了上帝在世界的參與——「網絡」成了「上帝」與「世界」以外,獨立的第三度空間。這是奇怪的概念。
  相反,對上帝來說,世界從來沒有offline 與 online 之分。不少神學概念都超乎實體空間的限制——上帝的靈、愛、禱告、團契、基督的身體等等,它們都不被實體空間所限制,不限於實體空間之內,卻同時理所當然地存在於實體空間之中。它強調身體與實體,卻同時又超乎身體與實體。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它存在於歷史的「時」、「空」之中。因此,有關「教會與網絡」的課題,我認為,網絡不純粹是科技,也不純粹是被利用的媒體工具(instrumental medium)。它乃是世界空間的部分。恍如五百年的新大陸一樣,網絡空間是世上空間的部分,它同樣是基督身體世上延伸的部分。
  網絡延伸了教會的空間——因這空間本來就是基督在地上的部分——它需要是最重要部分,卻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問題不是「教會是否應有網絡崇拜」、「教會如何利用互聯網傳福音」等實用性問題,而是一個更基本的問題:「作為基督地上的身體,教會怎樣在這空間存在」——或沒有存在。
  因此,錦宣家的弟兄姊妹,這此疫情只是一個契機。疫情過後,錦宣家如何在網絡空間成為基督的見證呢?這是我們要一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