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當我們平常忙得不可開交時,往往會說:如果天父給我一天四十八小時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既上班工作,又可以回家好好地弄一頓晚飯與家人共享,陪孩子做功課、玩耍、嬉戲,還有剩餘時間每天做一小時運動,閱讀一兩個小時,然後再睡個八小時的大覺,次日精精神神地開展新一天。

  別做大夢了!可能你會說。不過,就在農曆新年過後的個多月來,一場疫症就把我們的日常生活打亂了。尤其是家中有在學孩子的,更因一再延期的停課要重新安排每天的生活。也可能平常要上班的爸媽,因避免疫情擴散而得以在家工作。平日要趕著出門上學上班的家人,現在多了時間留在家,雖然說也要撥出一些時間來工作和學習,但時間就像平白多了許多,父母跟孩子的相處突然多了。有家長訴苦說:每天的二十四小時很漫長啊,怎樣度過好呢?就讓我給大家幾個提議,希望為這段抗疫的非常時期,帶來一家人美好的回憶。

  首先,一天之計在於晨,詩篇五篇3節說:「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儆醒。」跟孩子議定一個起床吃早餐的時間,就在吃早餐前一起唱一首詩歌,讀一段聖經,然後一起祈禱,作為那天的開始。只需十五分鐘的時間,就讓家人從敬拜天父開始,也可操練孩子(甚至自己)不因為長時間留家就失去早起的規律。

  早上是人最精神的時間,要工作的家長可以用這時候處理事務,讓孩子學會獨立工作。家長應為孩子準備環境和材料,喜歡畫畫的就任他畫,喜歡砌積木的就任他砌,喜歡音樂的就任他唱。這代的孩子習慣了被編排密密麻麻的活動,不用思考,其實只要給他時間和空間,別給他依賴,他必會想出如何玩耍,如何活動來滿足自己身心靈的需要。

  另外,我們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家庭的建設。我們可別小看三五歲的小孩,認為他們甚麼也不會做,不搗蛋破壞已是萬幸了。但其實他們可以從小事開始,貢獻家庭。例如吸塵、抹桌椅、照顧寵物、摺疊衣物,甚至煮飯、弄小吃。給孩子固定的家務編排,可培養他們對家的責任感,平時沒時間慢慢教導他們的技能,現在有充分的空間讓他們練習了。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創會人邱振明認為,對幼兒和今年不會參加公開考試的學童來說,學校和家長實在不必擔心這幾個月會學少了幾多隻生字、幾多條數學、幾多樣知識。他建議,每日最少給孩子四小時自由探索時間,讓孩子自己找工作做,給他們探索、發現、思考再實踐,不用由他人編排!學習的動力在於興趣,孩子找到自己興趣所在,專注在其上數小時絕對不是問題。

  有評論認為疫症的停課是推動網上教學的好時機,但邱振明卻建議,不對零至六歲幼兒作任何網上教學。手機和平板電腦令人容易著魔,成人自己都深深體會。家長千萬不可給幼兒在家中煲「教育」影片,以手機、平板電腦看都不好。勿以為非常時期就可以進行網上教學,就幼兒來說,這最少幾個月的時間,養成看電子屏幕的癮一發不可收拾,他日復課後要戒十分困難,到時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衝突又會增加。

  期望在這段非常時期,家長和孩子都學會更放鬆和觀察,給大家更多時間和空間,專注享受這段親子互動的時間。

 

參邱振明:〈0-6歲幼兒不宜網上教學〉

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0-02/25/39586.html

〈兒童不該使用電子產品的11個理由〉

https://www.sundaykiss.com/289557/育兒/育兒-兒童-電子產品-adhd-發展延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