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五○:23)

筆者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報導,一位四十六歲的微軟公司大中華區英籍副總裁柏尚傑(Nigel Burton),[1]近日放棄高薪厚職,舉家遷至中國西南貧困地區貴州省黔南州,開辦了一所盲校。他說,「挑戰更多,但我很享受。」筆者相信這種好人好事,是一個常懷感恩的心靈必然會有的行動表現。施比受更為有福是肯定的。筆者的心願就是努力鼓勵我們的肢體常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場景(人生舞台)裡,發揮最大感恩的行動。

詩篇50篇是一篇往聖殿朝聖時神威嚴臨在的詩篇。詩人在神的居所中親身體會造物主的榮耀,所以詩人教導以色列人要對上主有一份從心靈裡發出的感謝,也就是說,信仰群體要有意識地對上主常懷感謝的心,這就是榮耀神的一份具體行動。感恩是對上主在我們身上所施的恩惠的深刻記憶,也是不忘本的人格塑造。我們屬靈群體若常懷感恩也是會影響自身的處世為人的。上個星期不同教會開放教會設施給需要在外吃中午飯的工友,那就好像一幅名畫,名字叫『感恩』。

筆者好喜歡的一個比喻,是馬太福音20章的葡萄園比喻。耶穌基督在比喻裡所描述的家主,是充滿愛的心懷,他常常看到在他園外閒站的人,沒有工作,很是可憐。家主就一個一個的招呼他們進園內打零工。這是一個關乎感恩與抱怨的比喻。主耶穌在比喻裡一語道破人性的缺憾,是要門徒終生莫忘,這個缺憾就是『忘本』。忘記了當初對家主的感恩,而變得對別人批評、挑剔,最後是對家主的埋怨。這是主耶穌對每時代跟隨者的警告。若我們已經開始沒有了感恩的心懷,而在生活的日常中多了對別人的尖酸、心底暗自的替別人所作的打分數,這恐怕就是那比喻裡最早入葡萄園工作的工人,慢慢用勞力取代了神莫大的恩典了。

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希伯來書13:15)原來新約也有同樣的教導。靠著耶穌,聖餐的餅和血,正是我們常常可以頌讚的最大原因。

互勉!

 


[1]https://www.islandsweekly.com/news/china-a-year-of-growing-learning-and-teaching/。這篇報導是柏尚傑女兒隨從父母在貴州山區創辦盲人學校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