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更新而變化」 郭鴻標牧師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需要安靜自己,發現自己的盲點,尋找突破的位置。2012年德國古倫(Anselm Grün)神父與當時Puma 行政總裁塞茲(Jochen Zeitz)在香港演講。塞茲上任前到古倫神父的修院退修安靜,尋找方向。我們每個人不停在工作,不停地拼搏,有時也會迷失方向。我們需要定時檢視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盡快改變。作為基督徒,我們在屬靈生命上可能停滯不前,可能覺得信仰與生活割裂,漸漸感覺信仰沒有意義。有些基督徒,屬靈生命空洞;不願意失去在教會裡面的朋友,所以仍然出席教會聚會。有些基督徒,為了家人而出席教會聚會。有些基督徒,已經沒有出席教會聚會。
當我思考「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問題的時候,我問自己是否已經「老化」,不願改變,又不願意其他人推動改變呢?近年接觸很多有心志的弟兄姊妹。我看見有教會積極推動使命人生計劃,推動將要退休的弟兄姊妹尋找人生下半場的使命。有教會積極推動「門徒訓練」,建立基督化家庭,凝聚青年人舉辦「聖經世界觀」與「青年使命營會」等活動。我是被動地被邀請參與這些鼓勵弟兄姊妹「心意更新而變化」的運動。我發現神不斷在工作,感動弟兄姊妹回應時代的需要。
我看見神感動對信仰有期望的弟兄姊妹連結在一起,追尋她們屬靈的理想。我看見由個人屬靈生命的改變,演變為教會的更新變化。因此,我對推動個人屬靈生命的更新變化,然後成為教會更新變化的服侍有更大的負擔。我領受的不是用那套課程、那個計劃;而是回到聖經,聆聽神的聲音。聖經是神的說話,充滿能力。讀聖經的人不單要明白字句的意思;更要明白經文對今天的意義。神的道是活潑的,神的說話是生命的養料。我們需要立體地讀聖經,解釋聖經,經歷神的真實。
我明白大部份弟兄姊妹習慣了某種教會生活形式,十分滿足地享受她們的教會生活。我們很難要求每一個人渴慕聖經的道;但是需要鼓勵弟兄姊妹「心意更新而變化」,讓我們不致「形式化」、「僵化」、「老化」。當我們的心態「形式化」、「僵化」、「老化」的時候,在屬靈生命上也會失去動力,停留在自己的「安舒區」,缺乏更新變化的想法。我有很多朋友參加坊間的英語查經班,我為他們感恩。我明白個別堂會不可能提供所有層次的聖經教導,總要接受弟兄姊妹在堂會外接受教導。我明白弟兄姊妹在堂會外接觸很多新的事工、新的概念,希望引進堂會。我明白有心志的牧者希望改變一些因循的做法。我懇求主賜下「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勇氣,讓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尋找突破的位置。願主祝福各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