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牧者之言

「同度中秋」 楊明麗姑娘

  除了聖誕節和復活節外,其實基督教的節期不多,教會的慶典日子也不多。不過,作為中國人,教會的弟兄姊妹也會在這些傳統的節期中慶祝。趁中秋節臨近,讓我們一起從中秋節中反省我們過節的意義。

  中秋節其中一樣不能缺少的玩意一定是燈籠。相信弟兄姊妹都有這些回憶。有人買燈籠,有人做燈籠;有傳統花燈型的,有動物型的;有用竹枝做的,有用果皮做的,各式形式;不論用甚麼造,這些DIY的燈籠,都很有其個人特色;曾經聽過現在最新款的燈籠是會飛的。

  燈籠帶給我們的一定是歡樂的氣氛。各人吃過飯後,在漆黑的夜裏,帶着自己的燈籠,個個爭奇鬥艷,總要自己的是群中最美麗的、最可愛的、最明亮的;到最後,即使自己的燈籠被燒了,現在想起來,相信仍然值得一笑。可惜,現代社會進步,燈籠已經變得商品化和電子化了,祝賀也網絡化,中秋節還有甚麼意義嗎?

  另一個中秋節不能缺少的應該是月餅,月餅有甜有鹹;有廣式、京式、蘇式,還有滇式。從外形到內餡都各不相同。最普遍的是五仁、傳統單黃、雙黃、甚至三四黃的都有。除這些外,近年就流行各色各樣的冰皮月餅。今年最新的可能是奶黃月餅,貓山皇榴槤冰皮月餅等等。

  對月餅最有印象的其中一件事,是和母親有關的。記得母親剛好是在中秋節前決志信主的,她決志後數天,我便問她中秋節想吃甚麼月餅?她的答案是:「信了主還可以吃月餅嗎?」這句說話讓我清楚知道她信得很真確,且預備好要按聖經的教導生活。當然,那年我們也吃月餅,吃雙黃豆沙月,並與鄰居親友分享,不過沒有任何拜祭儀式,乃是祈禱感恩分享品嚐。是的,不論是中秋節或其他傳統節慶,信主後,大家仍要面對,只是大多節期我們已不清楚是慶祝甚麼的了。

  不知大家還記得中秋節的一個重點是人月倆圓呢?有些傳統家庭會在這天準備豐富大餐在家中,或酒樓飽餐一頓,其中一個要點就是要叫齊家人一起吃食;有些家庭甚至覺得中秋節的團圓相當於冬至和過年的團圓。在每日忙碌生活中的香港人來說,與家人一起吃飯本是非常美好的時段,但大部分人仍會一面吃飯,一面看着手機;甚至有些仍在工作中。本來是一頓互相關心的飯餐,卻變成人在心不在的同桌陌路人,若家長此時多問幾句,子女們可能就會溜之大吉,特別是那些極為哲學的問題如何時結婚、何時拍拖、何時生仔等。

  現在人們講求實用,認為幸福在於可見可摸的物質商品上,如燈籠、月餅、大餐又或旅行。但基督信仰卻要幫助人們發覺,有比物質更重要的東西,那才能填滿心底深處的渴求,帶來真實的幸福。它讓人們在人生的大浪中翻滾沉浮,在疲憊徬徨無助的時候,也能篤定踏實地向前,這就是上帝的愛。我們所信的神,是重視我們的生活實況,願意聽我們傾訴,能幫助我們,能引領我們,能建立我們,能醫治我們的神。甚至,祂知道、祂能、祂也願意赦免我們的錯失過犯。

  生命中總常有不如意事,神除了可以親自幫助人以外,更希望祂的眾兒女能彼此關愛,互相照料,能在節期中也彼此聯系,一同歡慶,一同祈禱仰望。為此,筆者欲藉此機會鼓勵大家藉此佳節關心親友和少見面的相識,不論是舊同學,舊同事,舊鄰居,都可問候關懷,彼此分享主裏的愛。

  以色列人有一個普珥節(參以斯帖記九章),不是五經中神命定的節期,而是經歷神在患難中的拯救而定下的慶祝節期,他們藉這日子彼此款待,為神的恩典和愛彼此關懷,同心感恩讚美,相信這也可以是我們過節的方式,讓節期更有意義,歡樂倍增。